對許多人來說 Podcast,只是透過耳朵來吸收罷了。
「『知識』是治療恐懼的藥。」
忘了這句話是來自於哪裡的諺語,總使我想到現代社會資訊爆炸的過於快速,繁複地工作與人際關係,讓人心裡一直抱著微恙生活,就算找到「藥」可以吃,也不知道是否能對症處理。
近年台灣讀書的風氣再起,愛唸書的人都會說,人生的答案會在閱讀過後,煉化成為自己的生命能量,倘若遇到了沒有辦法感同身受的情境時,就算了解道理,也不會有更多意義,甚至只會淪為一段華麗的辭藻。
快速移動的時間軸中,公事、家事接踵而來,不斷地付出、掏空內在,或許每個人都已無法用疲憊來形容自己現在的狀態。直到了能夠輕鬆上手,並與人快速連結及互動的新型態社群行為出現,Podcast就是近期崛起的內容社群平台,將它刻意以「內容」、「社群」搭在一起,是因為一個聊天室的對話中,你可以快速地透過不同人的反饋得到新的知識或名詞,因此擁有全新契機去延伸閱讀,並增加自我內容厚度。
當然閱讀需要聚精會神地抓著書本或手機,去翻頁或滑動,但是以【聽覺】為主的 APP 卻是能讓大家以輕鬆地管道,去獲取自我想要資訊的方式,前一陣子火紅應該就屬中國的有聲讀物 APP「得到」,而這個平台相較下是一個 1.0 的傳輸狀態,沒有辦法使人透過互動獲得額外增益。
Podcast 則是一種類 2.0 的內容傳遞方式,簡言之,即是將廣播音頻媒體節目,轉向將內容係分以「播客」所設定的方格與主題作為軸心,去邀請或傳遞相關內容。
據日本 ICT 縂研的統計從 2015 年至 2020 年,短短地五年間使用 Podcast 的人數成長了 41%,其中在室內聽取佔 46.8%;在戶外聽取(包含通勤)佔 53.2%,當然這些統計的變因是大多數的節目均為 5~8 分鐘的短內容,台灣現行的 Podcast 內容眾多從旅遊分享、以外國人看待台灣、現代時事討論、感情解憂,甚至是關於男女關係塑造的節目都有。
最近我就去錄製了《好女人的情場攻略》則是以邀請來賓的方式,請來賓設定探討主題,並於節目中透過與談的方式收整內容,使聽讀時能輕鬆,且更易吸收,另外就是設定的對談內容必須是聽眾於日常中能達成與落實,才能使頻道的經營及收聽率較為容易上升,且收聽黏度表現也會因此提高,促成較良好的商業轉換率,使得內容(Content)、客戶(Consumer)、社群(Community)三點能夠成為良善地循環。
現階段的 Podcast 頻道多與吃喝玩樂遊相關,其原因不難想像是「容易上手」、「較有共鳴」,現階段的數位內容頻道,就以與社群(此處指「不論是實體或虛擬,擁有相同『興趣』而聚集的人群。」)相近的越能快速找到訂閱者,但日後的經營難度卻會日益增加,不僅是發想題目,甚至是內容深度都是直得大家一起窺探的議題。
針對這一部分,我於本次邀請到去年 3 月開播以來已積累積 180 萬次驚人下載數(資料來源:SoundOn Hosting)的 【好女人的情場攻略】 創辦人兼主持人 – 路隊長,來跟我們聊聊關於這一波的媒體趨勢與經營心得。
熊貝:對於媒體逐漸社群化,且針對部分專業議題進行深度節目畫的趨勢,路隊長會怎麼看待這一波的轉變?對你來說,這將是挑戰還是機會?
路隊長:
其實在我的觀察下,將這件事情分為四個重點:
第一、個人品牌與自媒體快速崛起時代,大多數人都是因為部落客、Instagram、YouTube 會因為這波的潮流,從文字逐漸轉向聲音,因為仍有許多人不擅長寫文章,亦不想露臉,但可以面對機械侃侃而談,那麼就產生了 Podcast、Clubhouse 來塑造具個人風格的平台。
第二、個人品牌與自媒體的黃金年代,凱文・凱利(Kevin Kelly)的「一千個鐵粉」理論,即在說明不論任何形式的工作者,只需要一千位鐵粉就能夠糊口,在過去大家都會認為粉絲都需要幾百萬的粉絲,靠著接業配才可以活下來,在他述說下,只要能驅動一千個鐵粉,就是個很好的營利方式與自我品牌明確點。
第三、超級分眾與超級小眾的年代,若回到一千個鐵粉理論的範疇裡,不論是熱愛者或是專家,都可以敏捷地產生商業模式,反倒是大規模的組織較難擁有這樣的反應與機會。
第四、對消費者而言是好事,過去大部分的人都只能相信大主流媒體所告知的訊息與觀念,但這些訊息往往都與他們自身利益有直接關係,而現在擁有專業的專家們、自媒體,都更多元的話語管道,幫助我們取得更正確的觀點。
對我而言,這一波的趨勢會是挑戰與機會參半,因為「持續」是做出好節目的挑戰,而「星星之火」的燎原之勢,就是跨界的最佳機會。
熊貝:以現階段的社群媒體發展,路隊長認為在頻道不斷蹦出來的狀態下,該怎麼使自己的內容被人看見,甚至是找對本來所設定的 TA?
路隊長:
我是以不同的角度來觀看這個問題,在達成「一千個鐵粉」理論前,我認為會有三個關鍵地成功要素:
第一、找出自身最有興趣的話題,重點在擁有持久性。產出內容有個關鍵,就是「穩定產製」,我不認為隨著市場的趨勢尋找話題,才能被人看見,反倒是從自己出發,找到引發快樂的關鍵,並吸引到那屬於你的一千個鐵粉。
第二、「日日更新」持續產出,是形塑個人品牌重點之一,若沒有持續產出,其實很難被人看見,而這一點就要與方才所說的「從自己出發」互相配合,才能擁有相對地熱情去產製內容。
第三、聽眾聆聽的價值,許多文青或藝術創作者較容易陶醉,於建構自我宇宙與風格,但卻是大眾不太在意的事情,所以我在設定題目即予來賓討論時,會比較在意聽眾於這 10~15 分鐘內獲得什麼樣的收穫與價值。
因此,我個人不太會因為市場流行來修改方向,反倒是會專心建構屬於我的小宇宙樣貌,讓喜歡這樣氛圍的人,而不是迎合聽眾,使他們自主地加入並黏著地更緊密,因為《好女人的情場攻略》不是大型媒體平台如 CNBC,所以只需要提供對他們來說有價值的內容即可。這也是小媒體與自媒體於這個世代較容易成功的方式與途徑。
路隊長:
其實我舉辦【非誠勿擾快速約會】約莫有 7、8 年,透過這個活動觀察了人與人的互動,也讓我得到了的全然不同的感想與能量,所以腦中第一件萌發的概念是將這幾年的累積,傳達給更多人,當然也是希望節目讓更多人知道這個活動;次之,我本來就很喜歡跟人講話,認識各行各業的大神與專業人士,當然大家都很忙,也希望以「節目」為藉口,找大家一起來聊天。
最後,我信仰著「共同創造」這個理念,有點像 TED,每個講者於各自領域都有屬於他的強項與腦中的好料,若能讓每個人帶它的拿手好菜於 10 分鐘內分享給這一群好女人,那主題就會更多樣且有趣,逐漸形成節目的共同創造概念。
例如:「曖昧」這個詞在不同來賓的思考、哲學、宗教立場中,都會有所不同,在個人品牌當道時,我反而信奉的是「無我」,即使哪天主持人不是我,都能在共同創造的前提下自我運轉,而不是專注於“我”是主角。
熊貝:其實錄製 Podcast 我相信有簡單的方式,也有較為麻煩的方法,而你頻道的錄製方式,因為參與過預錄,個人覺得是後者,雖然我覺得你的節目相較來說是有趣,也是我喜歡的方式,但我很想知道,你在早期設定錄製的方式時,是否有預期產生什麼樣的影響嗎?
路隊長:
其實我在第一集就是設定這樣的錄製方式,到現在都沒有改變過,也不知道為什麼會有這樣的靈感,但也發現我的同溫層中,大多都對事物與知識有高度興趣,他們會大量吸收知識並消化成自我養分,並擅長分析產出;而我剛好相反,對人比較有興趣,應該說他為什麼對這事情有興趣,又是怎麼樣有這樣的觀點與行為,會是我關注的點。
我自己覺得若以國外主持人來比喻的話,我可能比較像歐普拉(Oprah Gail Winfrey),我專研過她如何形塑個人媒體,她會訪問各種領域的人,並拉著與會者去影響他人在觀看節目時的感受與收穫,所以這樣錄製Podcast的方式,對我而言反倒比較輕鬆,因為內容是來賓產出,所以議題會源源不絕地來,認真讀書後產出反而較為生硬。
熊貝:其實剛剛那一題真的聊得很有趣,因為通常 Podcast 多為單向傳遞知識,你的節目反倒是透過不同來賓的背景與知識,給聽眾全新「賦能」的契機。最後,還是想問路隊長,你至今持續不定期地會舉行實體活動 「非誠勿擾快速約會」 ,你有預計利用 Podcast 如何與活動結合,或是達到什麼樣的線上下串連效益嗎?又是如何找到其中游離的群眾?
路隊長:
其實因為受惠於 Podcast 上了軌道,且逐漸成功,本於只在台北舉辦的活動,開始往新竹、台中、高雄,並定期每月逾四地舉行,正因為我們鼓勵好女人們聽到這些技巧需要進行「實作」,不然來賓提供的好議題與內容都會變成心靈雞湯。
就像廣播節目般播送久了,聽眾也會跑來現場與我碰面甚至參與活動;再來受惠於節目的成功,活動也跟著拓展到全台,因此我會不斷提醒自己,是否有提供給聽眾擁有真正「價值」的內容,畢竟她們花了 10~15 分鐘來聆聽,所以希望她們可以有所獲得,今年則會開始以公益的方式,舉辦線下的聽眾見面會,想藉此聽到真實地想法,還有沒有什麼議題,或是人生的改變。
我認為不需要等到成長到很大才可以進行公益活動,即使是小小地也可以開始實際地提供幫助,例如:以售票獲取資源去幫助偏鄉學子等。近期則將 Podcast 的內容,同步轉到 Clubhouse 上,這樣多了一個好處,這樣可以讓聽眾即時問問題,改變以往由主持人發問的單一模式,如此的「實況」反倒可以創造更多火花。畢竟我不是女人,所以找到連結度高的粉絲我需要更努力,目前 Podcast 兩性主題中,主持女性聽眾為主的主持人只有我一位是男主持人,然後又可以固定在前五名,很多人都會覺得不可思議。
不瞞你說,我有「幫助別人上癮症」也恰洽有這個性格,在企業內工作時,就一直想幫助身旁的人能找到另一半,後來就越走越遠也找到了我人生的意義。
熊貝:若以幫忙上癮的狀態來說,Podcast 與快速約會活動這兩個事兒,放在一起看性質全然不同,各自想幫助的人樣貌你是否都有想過?你會希望他們都可以找到另一半嗎?還是可以找到生活中的溫暖與慰藉?
路隊長:
這剛好可以套用我節目設定的標語「在愛情裡,成為更好的自己」節目我重複地述說,「每個人都可以,也應該,為自己認為的成功下定義,而不是隨著社會大眾盲目的價值觀。」在每一段節目裡,我都沒有去定義什麼是「好」女人,但會提供很多方法,例如:知識、與人互動(互動技巧)。這是小技巧,每個人都可以做到,能否找到對象,當然有時還得看時運、緣分,但是否可以成為更好的自己,卻是掌握在自我手中。
每一段對話富含的意義,除了內有資訊外,同時富含著主語人的期待與盼望,那是一種熱情的轉換,也是對於享受人生體驗的經驗分享。現代人的庸庸碌碌圍繞著柴米油鹽空轉著,使生命的意義,在呼吸吞吐間逐漸消逝。「生命」應像莎士比亞所說像支「織梭」,來回著、迂迴著、上下著,然後編撰出每一本巨作,而每一個型態的讀物就是你編織人生剎那間的靈感火花。
文章來源|GQ 風格評論
聯合作者|何凭融
大膽地在畢業後,不走建築本業,企圖於媒體圈內透過「實驗」尋覓生活的祕訣,並於日常中觀察與實踐,且成了人稱「設計生活實驗家」的生活狂熱者。